#生活雜記_AZ還是莫德納?
#生活雜記_AZ還是莫德納?
因為年紀上的優勢(😜),應該比絕大多數看到這篇文的朋友們還早完成疫苗意願登記,而且也確定將會比相近類別的同胞們更早打到疫苗,這篇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件事情。
最重要的話要先說:要不要打疫苗、以及選擇何種廠牌的疫苗,這是個人的自由意志。
要先說是想避免讀者有被掃到的不佳感覺,這正是這篇已經構思了一個星期仍糾結於要不要寫、以及如何寫的原因。
文很長,但跟絕對多數的讀者們有直接關係,也希望大家有時間就能耐心讀完,希望這篇文能為大家帶來一些不同的角度。
整篇的內容就僅是純拆解個人想法的轉折而已,絕對零添加批評的成份,且也不適合對號入座。但不可諱言,是帶有相當呼籲與鼓吹的意圖。
~~~~~~~~
據昨天7/16新聞報導,開放18歲以上施打意願調查中,「僅勾選AZ」的人大約僅佔3~4%,卻也有高達將近5成的比例勾選「只願打莫德納。」
我很想知道「僅勾選AZ」的人是如何做出這個決定的? 聽起來很怪咖的決定。
但我就是那少少3~4%中的其中一員。只勾選AZ的選擇當然不可能是一開始就決定。
話說,在最一開始,台灣尚未進入社區感染前,簡單切就5月之前吧,自己也是絕大多數對打疫苗意興闌珊的其中一員,我甚至還盤算著要等疫苗是正式通過美國FDA或歐盟EMA的疫苗才打,不想在有一堆可能副作用的不成熟EUA階段就打。
進入社區感染後,我們努力的目標就不再是把病毒擋在國門之外,勢必要跟全球各國一樣拚疫苗的覆蓋率以達群體免疫的目標。畢竟死守絕不可能成功,疫苗才是終極解方。
這時我想,因為施打順序,我可以、也願意把在那時得來不易的疫苗先讓給比我更需要的人,雖然眼前缽樂多所有課程與活動通通停擺沒有收入,但我還OK,可以不用為生活生存而苦惱。
但若不出來擺攤或開店做生意的人就將無以繼日的族群、或是必須要暴露在大眾運輸工具的通勤上班族或是第一線的門市銷售人員等等…他們是比我更需要疫苗的保護力,先讓出應該合情合理。👌👌👌
6月4日那天,日本第一批捐贈的124萬劑AZ抵台時,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是萬分感動與感謝,我是邊看新聞邊感動激動落淚的,這及時雨可以幫助多少人呀,而事實的確是這樣。🙏❤️😭
記得在5月的發文也用正面的角度看疫情進入社區感染,我說,台灣實在很不容易,我們守到最後一刻,也值得驕傲。天助自助者,「幸運地」在疫苗問世、且歐美國家已漸有餘力可以提供疫苗給台灣的這個完美時間點我們才失守,早一步搶不到。終究要面對失守,那何必要晚? (註1)
等到越來越多的疫苗進到台灣了,AZ,從一堆人特權槍打甚至漏夜排隊等打殘劑的超珍貴搶手貨慢慢變成乏人問津且背負次等品疫苗的稱號後,我知道我可以不需要孔融讓梨了,我知道我也必須為疫苗覆蓋率的目標盡我自己的義務。
再拖,會有更多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就算不是為了整體而打疫苗,至少,也有一個充分利己利他的理由來支持 - 能早點分享頌缽的簡單美好給更多需要的人。但,不是因為必須要有收入。
🦚🦚🦚 決定要打疫苗了,再來就是選擇打哪廠牌的問題,AZ?莫德納? 或都可?
底下就整理跟大家一樣所知道的訊息、盡量簡化的思考過程,不一定完全正確,讀者也不需要完全同意,慢慢地,我就決定只勾選AZ。
☀️ 沒有一支疫苗有百分之百的保護力,若施打一劑後絕對能大大降低若能染疫後變重症和死亡的機率。有疫苗的保護力遠遠比沒有保護力好。(註2)
6月英國公共衛生部研究指出,對於Delta變種病毒,完整接種能降低住院風險92%,就算只打一劑,也能將死亡風險減少80%。
☀️ 國外頻傳即使打了兩劑mRMA的疫苗(BNT 或莫德納)後染疫。所以,從悲觀嚴苛的角度看,那多出的幾趴十幾趴的保護力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於是,要不就是金鐘罩百分百刀槍不入,要不就是在注射疫苗後仍有染疫的風險這兩個可能性而已。那選廠牌似乎也沒有太大差異
☀️ 我了解沒有一支疫苗沒有副作用,只是輕重與先後,且副作用不代表每位施打者都會有,據研究報導,莫德納的強烈副作用是在第二劑。但副作用並不是我會特別擔心的。
上述三點就足以讓自己接受兩種廠牌。
🦚🦚🦚 接下來讓數字說話,底下數字可能會不完全近似,因為不斷有更動意願的人數調整,但結論是不會變的:「莫德納的供給絕對遠遠不夠需求!!! 」
在開放18歲以上登記後一天便就可合理推論,除非……
- 美國再捐贈(機會應該不大)
- 中央再下單(I don’t think so!)
我從最簡單也是最重要供與需的角度,為了讓大家更瞭解我想表達的,大家可以看一下特地找的2張圖表資料,「施打v,s 剩餘v.s 意願登記」,以及「莫德納總採購數: 505萬劑、到貨數和到貨日」。(資料出處連結在文末)
☀️ 截至7/17,把美國捐贈的250劑加進來,台灣還剩約26萬劑,若加上自購的505萬劑中尚未有交期的390萬劑加起來,所以,「將來」還有416萬劑可供208萬人次打完兩劑。
☀️ 而帳面上勾選只打莫德納的人次卻有高達418萬人次,於是,將會有約210萬人次無法如願。這時候,年紀就真的是優勢了。🤟🤟🤟
🦚🦚🦚 再來是個人的推測,AZ和BNT疫苗混打,雖目前沒有通行,但應該勢在必行。
☀️ 歐美的研究走向是先AZ再混打BNT,其保護力都比打兩劑同廠牌的疫苗來得高,儘管這依舊不代表完全不會再染疫,但這時我選擇從樂觀正面的角度看。
☀️ 1500萬劑的BNT疫苗供12歲以上18歲以下的青少年施打早遠遠遠遠超過需求,剩下沒打完的要怎辦? 除了讓想等BNT的民眾施打外,中央應該會正視混打可行性與必要性,不然現有疫苗數量大大不足,中央也沒有其它下單量,國產接不上就不在討論之列,打不完丟掉還是捐贈? 民眾觀感、輿論與現實面的政治都要好好考慮。
☀️ 既然有BNT做為後援火力,那就沒啥必要再下單買莫德納了,是不是? 而美國已經完成對台灣的救火任務,還有很多國家需要美國的疫苗援助,那捐還不捐?
🦚🦚🦚最後,基於比較個人情緒的部分,我真的希望「生存」這個問題不要再延誤耽擱下去了,看到平常會去用餐的小吃店、或永和的街上的商店都紛紛關門,心裡是難過的,僅僅只是永和的一兩條短短的小街道就已如此,那全台呢?
若真的要排,凱文我有年紀優勢絕對可以打到2劑莫德納,但要等到何時? 我為何要等? 我還在等甚麼呢? 所以,那為了早日打到疫苗,AZ,當然就只單選AZ囉~~~雖然選兩者都可跟單選AZ應該都是相近的施打日期。
我曾經很認真地假設性想過,如果台灣的疫情是在疫苗問世不久時且連AZ都得之不易的時間點爆發呢? 若在那個當下我們搶破頭有搶到足夠的AZ且只有AZ,除了政治口水滿天飛可以預見之外,我會不會更加感激這得來不易的AZ? 絕對是!!!
我不想用苦情牌以東協好多國家要疫苗沒疫苗的慘況來支持我的觀點,但,這是事實,但就提一下,應該就夠了。打疫苗當下,我一定會跟疫苗點頭說謝謝。❤️❤️❤️
當我有更多選擇時,也意味著我必須帶入更多的理性更謹慎去消化一則則聳動的新聞標題報導。當時對AZ印象不佳,我也想著我要等「更好的」莫德納疫苗。
但甚麼是「更好的」? 就像「更好的」生活是用什麼定義?收入更多?但可能相對上會需要犧牲掉其它的東西。
於是我重新思考並定義「更好的」: 最快能讓自己有保護力來「保護自己和家人/他人」的疫苗選擇就是了。
要不要打疫苗、以及選擇何種廠牌的疫苗,這絕對是個人的自由意志,都是我們個人的選擇,但就這麼唯一一個大原則:保護好自己也保護好家人/他人。
寫到這邊,方向與內容完全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之外,我沒想到會說這麼多,寫了一整天,還找了圖表數字,連原本只想帶入一點點呼籲與鼓吹的意圖,竟然就轉得如此沸沸揚揚敲鑼又打鼓。🤣🤣🤣
但似乎這才是我該做的,發文從來也沒在擔心傷了誰的感覺,除了從不刻意針對特定族群批評/批判外,加上我相信會讀凱文文章的讀者們都是理性且有思考能力,不然哪有那麼多時間跟耐性看完一篇比一篇長的文呢?
如果你剛好只選擇莫德納,在看完落落長的文章後有意願想更改成兩家廠牌都好、甚至就跟凱文一樣直奔AZ,在7/19之前都還能上平台更改意願。
但,說真的啦,除非你至少已經40不惑甚至還要50聽天命之年以上,不然真的不太容易。(倚老賣老)
願我們都平安渡過這個挑戰💪💪💪
~~~~~~
(註1)現在回想,我們真的很幸運,看看社區感染爆發初期,說好的超前佈署卻荒腔走板地呈現,若晚一步把防疫工程規格與意識升級,沒有英國變異株的實際抗戰經驗,那現在我們與之抗戰的很可能就是Delta變異株而不是英國變異株了,近來因為國境提高檢疫規格才攔下了都是Detla變異株的確診者。
想想,那幾天單日400多500多確診數與單日死亡人數逼近30人、醫療量能近乎崩潰的那幾天,若是Delta變異株肆虐的話數字會怎麼變?
屏東枋山這一場虛驚,Delta變異株就大喇喇地進入國門,若不是先有高度的警覺心與有了調兵遣將的抗戰經驗而不僅只是沙盤推演,可能沒這麼快平息。
想想,若祕魯歸來的國人回到的家是位於地狹人稠的台北市而不是相對上地廣人稀的仿山呢? 想到此,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有冒了一身冷汗的感覺?
再次,我以我們整體公民素質感到驕傲,雖然明顯在首戰上摔得鼻青臉腫(誰不是呢?),但我們從後急起直追,在低到不可思議的疫苗覆蓋率、疫苗短缺和舉世獨一無二的奇怪接種順序下,竟然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左右就把疫情控制住了,是不是值得我們驕傲?
但抗戰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註2): 6月英國公共衛生部研究指出,對於Delta變種病毒,接種一劑AZ的保護力只有33%,兩劑則是60%;但完整接種能降低住院風險92%,就算只打一劑,也能將死亡風險減少80%。
「溫布頓全場為她鼓掌1分鐘...牛津教授誓言讓窮國買得起」
文章出處: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8714
圖表資料出處:https://topic.udn.com/event/COVID19_Taiwan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3fnews_id=2030235
6月英國公共衛生部研究指出,對於Delta變種病毒,完整接種能降低住院風險92%,就算只打一劑,也能將死亡風險減少80%。
至於何時缽樂多的課程活動會重新開始,凱文真的很懷念跟學員們開心上課的日子,也迫不及待地想重新開始,從5月最後一堂工作坊到7/26也將近快3個月的停工,儘管很幸運地可以關在家不用憂慮生存的問題,但老實說,我也有點悶
2個小趣事:
插播一下,曾經在外縣市辦工作坊時,有位學員問我「缽樂多」的命名是以冥王星(Pluto)的諧音而來的嗎? 我說,我從來沒想過耶(2018年跟冥王星完全不熟,但聽起來真的很像,我取名時是用生活化的組合,早想發文解釋一下缽樂多的由來
上音叉體驗課時,有位能看見他人身體周圍能量場的男生說,他看到我是帶著溫和的冥王星的能量,那時我對冥王星還沒有啥特別感覺,現在想起來也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