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頻率 之 體感音波療法(VAT)_ 低頻的療癒力
跟大家分享一篇很有參考價值的文章,作者是建立音療黃金公式「療癒 = 意念/意圖 + 頻率」的Jonathan Goldman(強納森·高曼)。必看必讀! 我節錄其中一些重要段落,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也謝謝亭子轉發給凱文。
~~~~~~
「體感音波(Vibroacoustics)」是在科學與治療領域當中,運用25Hz~120Hz之間的低頻(Low Frequency Sound簡寫作LFS)與人體產生共振,在細胞層次上(cellular level)產生療癒力。
李巴坦醫學博士(Dr. Lee R. Bartel, Ph.D.) 也在TedX的演講當中提到,他在聲音療癒上也參考了許多Skille的研究,並且針對低頻聲音(LFS,Low Frequency Sound)在增強血液流動與增加骨密度的情況下的潛在用途提出討論。他發現,低頻聲音對於疼痛(pain)、抑鬱症(depression)、失眠(insomnia)、壓力(stress)甚至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都具有療效,而針對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中風(stroke)以及心臟治療(cardiac treatment)也具有改善症狀的效果。
李巴坦博士所使用的低頻聲音為40Hz,並將其加以應用。但我認為,40Hz只是Skille博士的研究當中的其中一個頻率;而介於25Hz~120Hz之間,必定有更多的頻率是足以影響我們的。在上一次與Skille博士的談話當中,Skille告訴我他仍在找尋對我們產生最大益處的頻率;而據我所知,他也認同許多不同的頻率在心理聲學治療上是有正面的效果的。
VAT(體感音波療法VibroAcoustics Therapy)也被證明是能夠高效且深度地刺激身體細胞的方式。
若是使用某些音叉(tuning forks)例如:Sacred Ratio Vibro Tuners,運用64Hz、96Hz以及32Hz等不同音高,也可以製造出如此的低音頻率,尤其是對應在不一樣的穴道以及身體部位反射點的時候效果更為顯著;配合正向、正確的意圖設定,這些音叉的療癒效果更可以被發揮到最大的作用。
人聲(human voice)在進行哼唱(humming)的時候,便可以製造出最強大的振動聲響頻率(vibroacoustic frequency)——這其實是透過我們自己的聲音就可以做到的。
~~~~~~
才剛於9/14結束的二階上,有位很用心的學員提出關於頻率的療癒力的問題,要講頻率也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正好想起有這篇文章可以供作參考。
跟大家分享幾個簡單又好用的測頻app,上面都直接會有頻率的數字,且精準度都相當近似,大家可以自己動手測測看,大致上,市面上最常見的虎紋缽(仿古缽)大都是高於120Hz,我自己也有一顆虎紋缽測到148Hz。
這篇文章雖然在強調低頻25Hz~120Hz的療癒力,但我個人相信高於120Hz 的頻率依舊是有其療癒力,凱文的第一顆新缽是中頻火星 144Hz。第一顆老缽是136Hz的 OM缽,用於療癒心輪有其讓自己讚嘆的超強療癒力,但除了這兩顆缽之外,其他的缽兒都是LFS。我個人偏好是絕對倒向低頻的。
在李巴坦醫學博士(Dr. Lee R. Bartel, Ph.D.)在TedX的演講當中提到那些能夠改善的健康方面的狀況,我個人最多只會提到能改善失眠(insomnia)、壓力(stress),甚至連抑鬱症(depression)這樣字眼我都以類似「協助改善低落情緒」的字眼。過於渲染誇大其療癒力的文字除了具爭議外、也容易會誤導讓人以為敲個幾回就能百病除。
但我會特別強調「聲波能量療癒的目的不是去fix治好疾病,而是以平衡恢復人體的能量系統為目的,平日的保養便是在預防身體能量系統失衡,請相信身體自有大智慧來運作自我療癒機制。」這需要耐心陪伴自己也需要時間的。
介於25Hz~120Hz之間,必定有更多的頻率是足以影響我們的。
這絕對毫無疑問,在專門講頻率的選修課「行星能量頻率(上、下)」中就會提到有被定義的重要療癒頻率,包含行星或非行星的,很有意思。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首頁搜尋關鍵字「行星能量頻率」會有蠻多篇可以參考。
Skille告訴我他仍在找尋對我們產生最大益處的頻率
在Jonathan Goldman所寫「聲音療法的7大秘密」中P101~102就有提到
「 …沒有所謂的單一一個神奇頻率(適用於每一個人)…若有所謂的神奇頻率,那頭號的神奇頻率將是舒曼共振」。之前舊文曾簡單提到舒曼共振(但沒有正式以舒曼共振為主題的發文)。
對應在不一樣的穴道以及身體部位反射點的時候效果更為顯著,配合正向、正確的意圖設定,這些音叉的療癒效果更可以被發揮到最大的作用。
這也是凱文有人敲碗才會開的課程。
體感音波(Vibro Acoustic)刺激神經,創造新的神經突觸連接(new neural-synaptic connects)的
可能性。
Kevin: 在這篇文章之前,沒有看過其他相關的研究報告,但我就相信(也算是直覺?),頌缽對於預防阿茲
海默症(Alzheimer's)或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都有幫助。但這不能公開說,一樣是會違反藥師法的。
本文由美國Jonathan Goldman's Healing Sound授權「傾·聽·心·聲」翻譯,原文請見「Healing
Sound官網」。
原文作者:Jonathan Goldman(強納森·高曼)/翻譯:劉偉菁(傾·聽·心·聲 Healing Good
Music)
中文翻譯出處: https://healinggoodmusic.com/2022/01/04/vibroacoustic-therapy/
請點選或搜尋 #關於頻率 或 #行星能量頻率 這兩個大分類,有更多相關的文章。
#頌缽的科學與靈性
體感音波療法——低頻的療癒力
By Jean Liu on 2022年1月4日
你是否曾經有過到了夜店,在音樂當中感受低音吉他(bass guitar)或是鼓組那又低又沉的音頻振動著你的 身體?而被振動的部位,多半是你的胸腔或肚子?
這是非常經典「體感音波(VibroAcoustics)」的例子——聲音在你的身體當中共振;而除此之外,當你平 躺在地板上感受到卡車經過時身體所感受到的振動,也是類似的現象。
而前面講到的這兩個例子當中的聲音,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太舒服;然而,當這樣子的頻率是運用在不一樣 的環境、認知以及意圖當中的時候,事實上,它可以是具有治癒、療癒性的效果的!
而體感音波 的共振原理,事實上在古代便以有節奏性的低音樂器(譯按,例如:薩滿鼓)或者是大鼓,與人體產生共 振,同時調節心跳。
此VAT也被證明是能夠高效且深度地刺激身體細胞的方式。
而市面上也針對體感音波療法進行椅子與床等相關延伸產品的開發。而李巴坦醫學博士(Dr. Lee R. Bartel,
Ph.D.) 也在TedX的演講當中提到,他在聲音療癒上也參考了許多Skille的研究,並且針對低頻聲音(LFS,
Low Frequency Sound)在增強血液流動與增加骨密度的情況下的潛在用途提出討論——他發現――低頻聲
音(LFS)對於疼痛(pain)、抑鬱症(depression)、失眠(insomnia)、壓力(stress)甚至是阿茲
海默症(Alzheimer's)都具有療效,而針對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中風(stroke)以及心臟治療
(cardiac treatment)也具有改善症狀的效果。而在他的研究當中,低頻聲音透過椅子、床、躺椅等型
式,達到最佳的效果。
李巴坦博士所使用的低頻聲音為40Hz,並將其加以應用。但我認為,40Hz只是Skille博士的研究當中的其中
一個頻率;而介於25Hz~120Hz之間,必定有更多的頻率是足以影響我們的。在上一次與Skille博士的談話當中,Skille告訴我他仍在找尋對我們產生最大益處的頻率;而據我所知,他也認同許多不同的頻率在心理聲學治療上是有正面的效果的。
而我也相信,您會發現李巴坦博士的演講非常激勵人心,也期許在低頻方面能夠有更多更多的研究資源投入
深究。
另外,我也要提一下,若是使用某些音叉(tuning forks)例如:Sacred Ratio Vibro Tuners,運用
64Hz、96Hz以及32Hz等不同音高,也可以製造出如此的低音頻率,尤其是對應在不一樣的穴道以及身體部
位反射點的時候效果更為顯著;配合正向、正確的意圖設定,這些音叉的療癒效果更可以被發揮到最大的作
用。
此外,據我個人的觀點,人聲(human voice)在進行哼唱(humming)的時候,便可以製造出最強大的
振動聲響頻率(vibroacoustic frequency)——這其實是透過我們自己的聲音就可以做到的。當你在哼唱
的時候,你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你自己所發出的聲音正在你的身體當中專梭,產生出非常舒服的振動。在《哼
唱效應(THE HUMMING EFFECT)》這本書當中,我們討論了許多經過同行評審(peer reviewed ) 後,
指出對於哼唱的的諸多益處,包括:降低心率與血壓、幫助人體產生像是退黑激素(melatonin)和二氧化
氮(Nitric Oxide)的各種神經化學物質(neuro-chemicals)等。
這本書當中,我們甚至在「哼唱的各種假設(The Humming Hypothesis)」這個章節當中,針對哼唱運用
於體感音波(Vibro Acoustic)刺激神經,創造新的神經突觸連接(new neural-synaptic connects)的
可能性。李巴坦博士的研究當中也指出,體感音波療法(VAT)當中的低頻也具有這項潛力,正如他所指出
的:「運用聲音刺激細胞,可以降低對於健康的影響和問題。」
Olav Skille博士對於體感音波(VAT)的研究是一項非常棒的開創,且現今也持續地被實踐著。
不同的頻率,有著不同的治癒效果。
我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這類開創性的研究,幫助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解聲音與音樂的療癒力。
原文作者:Jonathan Goldman(強納森·高曼)/翻譯:劉偉菁(傾·聽·心·聲 Healing Good
Music)
本文由美國Jonathan Goldman's Healing Sound授權「傾·聽·心·聲」翻譯,原文請見「Healing
Sound官網」;如需轉載,敬請註明出處、原著者與譯者。
https://healinggoodmusic.com/2022/01/04/vibroacoustic-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