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缽的科學與靈性 - 能量守恆 和 能量轉換效率 (下)
原本想直接回答在(上)最後留下的問題,我把觀點放在文末。
才剛發完(上),就突然出現一個問題,陷入了對「能量守恆」定律用於更開放寬廣的思考中,無意間扯上了質能互換公式E = MC2
閃出的問題是: 「能量守恆」定律是否適用於每一個人身上? 請讀者心中自行做答。
我有自己的答案,又是一個似是而非的,但至少對一半。但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並沒有絕對必要非黑即白。
我用幾個很普通但應該是很重要的觀念展開亂無章法的粗淺論述,但已經是篩選過精簡的就好:
萬事萬物都是能量的振動,看得到摸得到的一切不論是固體液體的「物質」,是能量。
看不到摸不到的一切不論是每個起心動念、所有的正負面積極消極的情緒,是能量。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定都知道「豐盛」,它可以代表實體的物質比如金錢房子,也可以是看不見的感受,是能量。也常提的金錢,看似物質,但更可以是一種流動性看不見的能量。
物質是能量,但能量未必就是物質。
要用一個友善的眼神對他人說出一句真心稱讚肯定的話?
或要用批判貶抑的話朝著自己開槍、或朝人背後捅刀射箭?
要光在原地踏步只是想想想,還是起身行動Just do it?
我們每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能量無時無刻都在以不同形式轉換著。
再加上,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宇宙的因果業力法則。
我們給出什麼,就獲得什麼。
You reap what you sow. You get what you give.
只是,得豆之日或許在來世、或許在下一秒,we don’t know.
就只是種下了種子,也不用去預期何時會開花何時結果,就算不開花不結果,它可能變成土壤中營養成份滋養醞釀另一個可能性。
是的,我認為「能量守恆」定律適用在個人。
好好地有意識有覺知地轉換並運用自己的能量(金錢、行動、意念…等等一切)。
至於不適用的理由可能很無厘頭,因為我的信念之中也包含
「我們永遠不知道宇宙會帶我們去到什麼地方,或是以我們想像不到的形式來回應我們種下的種子(要是善的喔)」。
或是說,「我們以純粹善與愛的意圖所付出的,宇宙會加倍或更多倍回流給我們之類的」,這也似乎發生在我身上」
能量不守恆耶~~
回到那個問題: 為何用同一顆缽、同一根敲缽棒、並給予接近的動能,我敲出的振動還是會比大家來的強很多?
我的觀點大家應該也聽膩了(吧?),依舊是這個提醒:同樣一顆缽,敲缽棒的條件(軟硬度)、以及是否敲到甜蜜點、是否手的柔軟度適中、也會相當程度地影響振動。
另外一點很需要提醒的是,用於身體療癒要達到「通樂」的目的,需要的是較強的振動時,當然我們會需要輸入較強的能量,也就是敲的力度變大一點,對吧?
可是可是可是,我用了3個可是請記得,「敲下去的動能增加,未必是轉換成我們需要的振動」。有可能是轉換成難聽的、破裂的、硬邦邦的聲音,可能是噪音等級,無益身心療癒,且振動感反而變弱了,變弱就算了,這振動感據同學的說法是: 「身體像是被啥東西種重地撞了,是不舒服的!!! 」
關鍵原因就是沒有保持手的柔軟度跟敲到缽的精準度。這本來就是需要更多的練習再練習,要大力敲跟保持柔軟這兩件事本質上似乎違和無法共存?
每堂一下二上的課程,倆倆練習時,都會在旁一直不斷提醒: 「一定不要忘記打開耳朵,去聽聽這一聲缽音的品質,是柔軟渾厚的,還是剛強粗糙的? 在敲到缽的這一下之後,去感受手跟敲缽棒它們是否以柔軟有彈性的姿態離開缽? 敲缽之前去覺察手指/手腕是否都是放鬆的… blah blah blah~~ 」
帶著覺知去敲每一下,更帶著覺知去聆聽,練習再練習,就這樣。
敲缽敲出聲音來真的很簡單。但要敲的好一點就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