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缽的科學與靈性 - 能量守恆 和 能量轉換效率 (上)
寫這篇文等於是爆雷破梗自己上課的一個有趣橋段,對將來有興趣參加課程的朋友可能就比較抱歉了,但這算是知識性的分享,抱著就算無緣見面的讀者或許能帶來些許收穫所以還是寫了,但為了未來學員的樂趣,我決定不鉅細靡遺地交代,保留過程中的趣味。
大家一定都在國中學過這兩個定律,這兩個定律大致在講什麼? 請做答。
本人大學讀理工相關科系,但數理能力卻是最大弱點其差無比,很痛苦。但對於「能量守恆」這類簡單卻重要的定律卻牢記在心(其實也不是多艱澀難懂啦),沒料到有這麼一天順利地融入於頌缽課程的講解中。
在頌缽一階上的基礎核心課程中,我都會在某一個單元進行時「順便」詢問同學這是在講什麼,95% 以上的人都忘記了,其實也合理啦。
這一個單元真的很重要,是跟大家說明拆解「如何挑選一顆適合自己的缽」,但更精準來命題的話,我想解釋的是「適合於身體療癒的缽,有什麼重要的關鍵因素要注意?」
我很喜歡這一個單元的進行,應該是我把很枯燥無聊的內容以趣味性、視覺性、互動性的方式呈現,而不是死板板的一段敘述,且確認大家都有get到學習重點。
在講解這兩個定律之前,我會擺出坊間或一般課程中最普及常見的2種缽:虎紋缽(仿古缽)、名氣響亮的滿月缽,以及較少在頌缽商店內見到、但卻是工作室提供給同學練習的缽(缽商稱之為療癒缽)。外觀上跟厚薄有非常明顯的不同。
同時出了道簡單的選擇題: 這眼前的3種缽讓同學挑,假設所有條件都一樣,包括尺寸大小跟價錢都一樣,大家會想帶哪顆回家? 5秒後舉手投票。
哪些因素要考量呢?
除了大小、重量、聲音乃至於預算會因個人需求不同而有所異之外,身體上的療癒目的一定不能缺的關鍵因素便是「振動感」,這就是聲波能量、也才能達到「通樂」梳理身體能量系統的效果。
也就是說,光外相甜美聲音好聽還遠遠不夠。
但,振動感又是一種蠻抽象且也蠻個人主觀意識而判斷的,該怎麼用一個客觀基準來比較呢? 除了直接放在大家的手心上敲擊後去感受之外,我又多做了一個小實驗
「能量守恆」定律其實很簡單:
「在一個獨立的系統之內,總能量會保持一個恆定值,能量不會增加不會減少,只是轉換形式。」
比如電池是從「化學能」轉換成「電能」,電動車是把「電能」轉換成「動能」等等。
在敲缽時,敲缽棒的動能(看敲多大力囉)敲到缽後,會轉換成兩種形式的能量:「聲音/聲波能量和振動。」
先在缽裡面裝差不多高度的水後,我請大家都靠前來財更清楚地看見。照片乍看之下,我有沒有像是在夜市擺地攤、好奇的民眾圍了一圈駐足圍觀?
當我施予相同的動能條件,再來比較水花濺起的多寡強度,這可間接地顯示不同缽產生的振動是有差異的。而這個差異,也可以用「能量轉換效率」來說明。
簡單大致舉例,一公升的汽油,在不同品牌同規格的車款中能夠產生的動能(行駛的距離)有差別;或者是家電用品,如最耗電的冷氣或電冰箱,轉換效率較好的就較不耗電。
近幾次的一上,我也讓每一位同學都自己來敲敲看玩玩看,親自證實我示範缽的能量轉換效率的高低,看大家玩得津津有味很歡樂。
我就保留第一輪的投票結果、和示範之後進行的第二輪投票的結果。不過應該不難推斷XD
關於這個振動,用同一顆缽、同一根敲缽棒、並給予接近的動能,我敲出的振動還是會比大家來的高很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請待下回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