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敲缽_之 如何改造敲缽棒

singingbowl2018 • 2024 Aug 1

#關於敲缽_之 如何改造敲缽棒

最近看似很懶散粉專上又是靜悄悄一片,但,事實上,很認真地幾乎把所有的空白時間都用來重新改造那一大堆被品管(我)判定不合格而淘汰的敲缽棒,花了很大把很大把的時間在摸索、在try and error的過程,連4月份第一次改造剩餘的敲缽棒也都重心來一次。這篇也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點小心得的改造過程。


這一個多月來都在搞毛,空間只要沒在上課,一定到處是毛線、羊毛氈、敲缽棒亂七八糟一片,也真有幾回自己把自己搞毛了,問自己幹嘛這麼堅持? 但也看見我自己的進步,我願意花時間透過不斷地思索跟嘗試,一直專注在同一件事上,耐著煩地重複做,再試再重試,也是一種修練與靜心。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甚了解選到一根對的、適合的敲缽棒有多麼多麼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裡強調的並不是你的缽有多老多貴多好,而是看似毫不起眼毫不重要的敲缽棒,這是我個人的觀點,還是回到看我們想要呈現的缽音的精緻細膩度到哪裡,我們自己就會往那裏努力而去。


話說回來,敲缽棒沒問題了,那你願意每一敲都是全神專注心無旁騖? 也願意不斷不斷地練習精準地敲到甜蜜點、加以柔軟的身語意? 


敲缽對我而言是日常生活中的修行,不是玩樂器敲出不同音調的聲音而已。都好,都沒錯,看你自己怎麼定位。


話說,在4月初,為了下旬在台南的課程,不得不在人生第一次跟毛線打交道,結束4月下旬台南的課程之後,念茲在茲的依舊是敲缽棒,因為我知道,品質合格率大概就只能20%左右這樣了,對於市面最常見的厚壁的仿古虎紋缽,這棒子的硬度是很適合的,但收到敲缽棒卻也有像硬掉的饅頭般的,對缽樂多所用的薄壁低頻的缽來說,這樣的敲缽棒絕對是核爆級的災難一場。所以對不合適的的敲缽棒是零容忍。


加上還需要有3種不同軟硬度的選擇來適用於大中小三個sizec,就算同個size, 但缽壁厚薄不同,適用的敲缽棒也就不同,大的約直徑26~30cm、中的是約24~28cm,小的約20~24cm。


這還是回到我對缽音品質高要求的堅持,其實連我自己都感到訝異,原本手上在用的以為已經很好了,但用了改造後的聲音適更上一層樓,4月第一批改造的一根就要花我1.5~2小時(完全不熟就蒙著頭摸索),於是一直在思考如何可以讓改造的流程更順利更節省時間,且品質都同時提升。


回頭看看4月份改造的有很多不滿意,把剩下的也全部重來,中間很多失敗的嘗試,也曾為了一根而花了我3個小時還是失敗收場。可以進入主題了,跟大家分享最近日日夜夜都在「搞毛」是怎地過程。


很多照片,同時也附加說明。


第1代: 

我在敲缽棒外緣繞了2圈的止滑墊,為的是增加彈性跟柔軟度,然後再蓋上從別的大根判退的敲缽棒取下回收再利用,最後用毛線以稍寬鬆的反覆纏繞,這的確有收到不錯的效果,但是,會把敲缽棒頭變得蠻大一坨,重量沒有說增加很多,外觀上不醜但就有點凌亂感。

第2代: 

1. 把遠本過於緊密的羊毛氈,下狠手地用剪刀戳開並轉動把密度太高的頭給弄鬆,市面上有賣專門的羊毛氈的倒鉤針把毛鬆開,但這個太斯文也太費時了。弄鬆後的頭像是把吉娃娃變成鬆獅犬, 像是好吃的蓬鬆棉花糖。

2. 然後沿著上蓋剪開,把下蓋的羊毛也整個翻開後,在裡面繞上個憑感覺要1圈或2圈止滑墊。要稍微硬一點的就只加一圈。


3. 把下方「我預估」應該會多餘的羊毛氈給撕掉,因為若太多毛也會變得太軟而不適用。


4. 像是外科手術縫合切口,上下包起來。把蓬鬆的羊毛給綑綁固定好,把很大一坨給收斂成適度的大小,像是包肉粽一般。在綑綁時也不能太用力,要維持鬆一點,這樣才不會又變得密度太高又太硬。


5. 在確認綑綁到固定後,試敲,把敲缽棒360度全敲一輪,這時,會發現有數量不等的點還是不行,依舊太硬,就在棒子下做個記號,於是又鬆綁再多加點羊毛。


6. 理毛這一個步驟是最難的,因為真的抓不準到底要加多少毛,加上回收的羊毛形狀、硬度跟毛形都很亂且大小不一,又是又綁又試敲又鬆綁,重複好多次,有好幾次光在這一步驟就花了超過2小時,真的抓狂。



第3代也是最新的進展: 前面步驟都相同最關鍵的改變,是在第二代的第2跟第3步驟。


1. 一律圈上2圈止滑墊。


2. 就先不自以為是地先把毛給撕掉,全部保留,這一個改變節省我很多時間,就部會出現因為要使用回收的亂七八糟的羊毛來理毛順毛。


3. 因為有需要達到3種不同軟度的需求,試敲後,太硬的點我再局部加毛,這樣也節省蠻多時間了。


4. 綑綁的手法更提升了,不再只是綁好而已,而會加入線條而形成的幾何圖形,也會混用不同的顏色來凸顯幾何圖形,讓敲缽棒不再只是單調的小紅大紅,除了功能實用性外,也增加了美觀性,加入自己的創意,只是先小小試用幾種顏色,將來有可能會加入更多不同的顏色的嘗試。同時,連頭頂都能透過編織纏繞的角度來變化圖形,還在摸索不同的纏繞方法。


第3.5代: 變成棉花糖後不剪開直接把止滑墊圈在外面,再加毛掩蓋,但這個方式會讓頭變得太大看起來很不協調,所以就放棄。


其實還是希望能收到合格的敲缽棒,因為,目前我改造一根最快的速度是1個小時多,依舊很費時,這我會小小地反應在售價上,同學可以自由選擇,在課堂上拿出來的敲缽棒未經改造的也都是嚴格品管(我)判合格的。


之前上課同學從缽樂多帶走的敲缽棒都會經過凱文親自試敲,也都是能夠敲出好的聲音,敲對角度用對手的柔軟度都沒問題。除非你用打鐵的方式來敲。


以上扼要分享。


初衷只是,不能昧著良心讓同學帶走不合格的敲缽棒,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同學必須知道缽音呈現差異性會有多大。最重要的是,在一聲聲柔軟穩定的缽音中,施缽者與受缽者的身心靈同時圓滿。



忘了補充,要改毛色或是要加毛,蝦皮有很多賣家,而且蠻便宜的。

隨自己的心情來加入創意,換了毛色不用丟,隨時再使用。


看著自己改造過後的敲缽棒,感覺好像每根都想留。

還是偏好素雅卻不失活力的搭配,亮橘配大紅很搶眼,但對我而言太活潑。

原本對小紅就沒那麼喜歡,突然開了一扇門,讓自己可以去探索很多的可能性。


人、缽、棒要合一。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奧運心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8/14,七夕復工日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8/14七夕復工日 圓滿落幕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8/21的一階(上) 我們都玩得很開心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中元普渡有敲有保庇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致 中年危機」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近況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頌缽課程 頌缽教學一日工作坊 一階(下) ,上篇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頌缽課程 頌缽教學一日工作坊 單缽一階(上) 2020/9/20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頌缽課程 頌缽教學工作坊 _ 即興演出與同理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