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記_之憤怒與生氣(上)
這篇送給每一位朋友,正文都是博客來網路書店上的文字,其中的智慧與見解很可能是你從未想到的。強烈建議瀏覽一下思考一下。由臨床心理師蘇益賢醫師所寫推薦序更值得一讀。
頌缽課上,一定會提醒大家,該生氣的時候就要生氣,憤怒可以是一股強大建設力量/能量。特別跟頌缽息息相關的脈輪系統,跟情緒的覺察和處置更是密不可分。憤怒是跟第三脈輪呼應。
以前我在職場上是不生氣的,不是因為我真的修養好,而是在忍受壓抑自己的不滿跟快爆炸的情緒。(PM),但接觸頌缽後,該生氣就會生氣。終於把這個主題分享出來了,近期一些事情的發生有推動。
不過說實話,就算在職場時就看到這本書與觀點,應該看不進心並做出調整改變吧。我懂大家在職場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那,職場之外呢? 你又如何處理?
適度表達情緒沒有不對,常常還本末倒置地被指責「為何你要生氣? 為何你要表達不滿? 為何…為何…為何…?
這是我今天生活的寫照~~~
節錄部分文字如下
~~~~~
關於本書:
有修行或情商高的人就是不能生氣?生氣是一種執著的表現?
過去,人們一直用負面的態度看待憤怒,認為生氣的情緒,不僅會傷害別人,更會傷害自己。
生氣是人類不可避免的本質
「憤怒」和「達賴喇嘛」出現在同一個句子裡,是很難想像的組合,更別說是在同一本書裡,畢竟達賴喇嘛畢生傳授的無非是培養愛心與慈悲胸懷。
根據達賴喇嘛的觀察:「一般來說,要是一個人從來不生氣,他肯定有問題,一定是哪裡不對勁。」要是對怒氣置之不理、予以壓抑,憤怒會從裡到外壓垮我們。
但也有一種憤怒叫作慈悲,這絕非為了自我,而是為了他人權益抱不平的憤怒。
現代世界有太多值得生氣的事:不公不義、社經地位不平等、種族歧視、無知。
而在這裡,這本書要告訴你:「生氣吧。」
一旦我們承認憤怒,控制憤怒、展現憤怒、善用憤怒,就能化憤怒為慈悲的行動。
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為這世界帶來愛、和平、療癒。
推薦序
生氣的智慧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親愛的讀者,你知道嗎?生氣從來都不會誤事,真正會誤事的是不會生氣。
在這裡,「不會生氣」有兩個意思。
其一是,「不允許自己生氣」;
其二是,「不懂得如何好好生氣」。
儘管這兩種歷程不太一樣,卻往往導致類似的結果—適得其反,不是弄得自己更生氣,就是換來更多別人的欺負與踩線。
社會哲學家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曾說:
「你要理解你的憤怒,最終才能觸及它的核心。它有某種深奧的內涵,幫助你讓生活變得有意義。如果你確切知道什麼讓你生氣、你在和誰生氣,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場與事情的重點,以及該如何在情感上加以處理。」
作為一種「動力」,憤怒其實是我們人生在世很重要的「燃料」。
不過,我們所處的環境多半鼓勵大家不要生氣。
「生氣會誤事」、「生氣會傷身」、「生氣會讓場面很尷尬」……
我們有諸多類似的勸世短文來告誡彼此,不要輕易展現怒氣,卻很少引導我們去思考另一種可能性:能否好好生一場漂亮的氣,如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在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因為適當的理由,生一場適當的氣。
不過,我們之所以這麼害怕生氣,是因為我們「只」知道幾種生氣的方法。像是:甩門、破口大罵、丟東西、冷戰不語……這些生氣的方法時常不管用,還讓雙方都很不舒服,我們因此默默地認定生氣就是件壞事。
每次憤怒,都是機會,引導我們練習找出更多方法來靠近自己、認識對方。或許,這才是老天爺贈與我們憤怒的原因。願本書讀者都能在達賴喇嘛溫柔地引導下,找到更多好好生氣的勇氣與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