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記_憤怒與生氣_中

kehsing806 • 2024 Jul 19

#生活雜記_之憤怒與生氣(中)

前陣子因為弟弟的事情拜訪語麗老師請求協助與意見。為觀世音菩薩工作的語麗老師在凱文頌缽剛起步諸事不順時給予極大幫助 (一定要另外專文隆重介紹)。


都還沒跟語麗老師說上正事時,老師就先收到一些訊息轉達給我,其中有一點竟然是跟憤怒相關的。


老師諄諄提醒說「你不要那麼有正義感啦,你好好地做你自己頌缽的事情就好了,別人怎麼做是個人的業,你常因打抱不平而產生的怒氣也不是好的能量,而且也會跟對方的能量糾纏著」。


一時沒有聽懂,再細問了解後,原來老師是指我三不五時就會在粉專的文裡「順便說幾句」目前頌缽學習體制的不公平,是公開批評,大概意思再提一次:

「我觀察到從4年前接觸頌缽到4年後的今天,放眼望去清一色都是「師資班、療癒師」的包裝,都要花以萬為基本單位的金錢才碰得到,對絕對多數的小資族、中產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經濟負擔,更別提是經濟弱勢的群體。


宇宙最豐盛俱足的愛的能量本該是人人都能合理的成本下而受惠,為何就先被體制給分階級了? 有錢有閒的才能受惠? 說好的眾生皆平等呢? 

一個比一個貴的課程費用,是教煉金術還是長生不老青春永駐? 是敲缽還是打鐵?整個頌缽教學學習體制是這麼地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好像靠近底層最廣大的群體都先被剔除在外了。


這個學習體制並沒有錯,畢竟也行之有年一直保持如此的供需,大家都這樣做,那Me too 照抄準沒錯。」


聽了老師的話,回家後嘗試從「憤怒」這我從沒有想過的角度重新思考我的批評與打抱不平,細細去觀察為何有這樣批評? 前文提到達賴喇嘛的書「這些事,你應該要生氣」,網頁介紹文中有提到一段文字精準地描繪了憤怒: 

~~~~~ 

社會哲學家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曾說:


「你要理解你的憤怒,最終才能觸及它的核心。
 它有某種深奧的內涵,幫助你讓生活變得有意義。
 如果你確切知道什麼讓你生氣、你在和誰生氣,
 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場與事情的重點,以及該如何在情感上加以處理。」


每一個憤怒背後,多半都是出於一種「保護」的本能。但到底是在保護些什麼,多半是當代人未曾深思過的。

是保護所愛的人、自己珍愛的東西,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界線、又或者是自己的自尊?探究這些藏於憤怒底層的「因」,往往才是解決憤怒這個「果」最有效的方法。


~~~~ 


從這些文字引導我更仔細地去梳理與找尋根本原因,我非常訝異地發現,真的沒想到,原來會做出如此的批評大喊不公平的根本原因,竟然就是生氣與憤怒,因為我憤怒於為何經濟弱勢的族群似乎在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 難道這廣大的群體不配得?


再往更深處去觀察,這應該是跟自己小時候家境很窮完全相關,簡單中性地陳述一個事實,在我小三左右開始吧,家裡只靠媽媽一人拉拔3個小孩,算是低收入戶,一度逼近斷炊,我是老大。就這樣。


值得慶幸的是,我並沒有因為家裡窮是經濟弱勢而讓自己的觀念或行為有所走偏,沒有怨天尤人或自艾自憐、也不過度補償而汲汲營營於財富金錢,反而,這段很辛苦的成長過程是極為重要的生命體驗,它讓我成為現在的我,培養出一些同理心、並行有餘力之餘盡己所能地關懷弱勢族群。


而達賴喇嘛的話,像是心靈指南針並且讓自己確認了行動準則。


「但也有一種憤怒叫作慈悲,這絕非為了自我,而是為了他人權益抱不平的憤怒。
現代世界有太多值得生氣的事:不公不義、社經地位不平等、種族歧視、無知。


一旦我們承認憤怒,控制憤怒、展現憤怒、善用憤怒,就能化憤怒為慈悲的行動。


慈悲的憤怒,是良性的力量,良性競爭的憤怒激勵我們達到更高境界
慈悲的精神必須靠服務社會落實,想脫離苦海,必先親身體驗,培養慈悲為懷的心胸」


雖然我跟慈悲這個境界層次還太遙遠,至少要求自己在任何起心動念、在行站坐臥間在都能存有善念、善行、善言。我承認我毒舌嘴賤(我愛並歸功於18-58 批評的通道),但對事不對人。


儘管這些打抱不平與批評「只是為了讓這個世界變的更美好,事物變的更加完美」。但,我再也不會、也不想批評了,一切都釋懷了,批評也是徒然浪費能量,把憤怒的能量做為燃料而轉化成創造的能量才是正確的選擇。


我的行動,就是我現在一直在做的,好好地繼續用親民的學費把親民的頌缽課程做得更到位,用自己的螢火之光帶來一點明亮。

事實上,跟來上課的同學課前聊天時,極高的比例都是認同自己的理念或是直覺上覺得還算正派而來,沒有因為看到批評體制而動心。一切都是能量,會被吸引的一切自有安排。


心平氣和是高境界,但請不要忍氣吞聲而自傷。

不是要怒髮衝冠、唇槍舌戰、也用不著翻桌踢館,

至少要誠實地、堅定地、適時地表達不滿。


P.S. 畫蛇添足一下,這又讓我想起一件非常特別的經驗,是2020年11/7正值火星逆行期間第一次辦「缽鑼宴-邀金月」,活動圓滿成功,但活動結束時我竟然是感到憤怒,隔天才不經意地看到一位占星師所寫的文章,跟社會哲學家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的那些話相呼應,於是,我「征征地便一直掉淚一直掉淚,不是難過不是傷心,更不是當頭棒喝迎頭痛擊。而是懂了,理解了,釋懷了。


~~~ 

當前的煩惱和惡行並非我們滿腔憤怒的原因。

你發火的對象並非你想像的那個人。

你沮喪的原因也不是你認為的那樣。

憤怒只是對其他情緒的抵抗。“

“你究竟是在對什麼生氣呢?”

“是的,但究竟是什麼讓你沮喪呢?”

“究竟是什麼在困擾你呢?”

“這種情緒下面究竟是什麼?”

~~~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奧運心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8/14,七夕復工日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8/14七夕復工日 圓滿落幕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8/21的一階(上) 我們都玩得很開心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中元普渡有敲有保庇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致 中年危機」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近況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頌缽課程 頌缽教學一日工作坊 一階(下) ,上篇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頌缽課程 頌缽教學一日工作坊 單缽一階(上) 2020/9/20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頌缽課程 頌缽教學工作坊 _ 即興演出與同理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