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磨缽_ 之一

singingbowl2018 • 2024 Aug 1

#關於磨缽_大巧若拙 之一

很久沒有聊聊磨缽這話題了,會針對先前的發文心得總結來說明一下

除了硬技巧的說明之外,也會帶到對我們心境上與生活慣性上的覺察。

這一篇會有點乾有點硬~~~ 


~~~~~~ 


頌缽的精髓。大巧若拙。

磨缽若鏡。磨心亦磨性。自我靜心。

能量產生於速度、力度、角度、均勻度間的細緻平衡。

療癒於發生於「鬆」、「靜」、「定」、「勁」、「沉」。


手鬆心定加點勁,磨缽產生的能量連續不停,

心有多靜力有多均勻,看看水花跳舞便知情。


~~~~~~~ 


借用老子道德經的「大巧若拙」為磨缽下個副標題。

磨缽看起來真的平凡無比,不就一根棒子一直轉圈圈有啥好多說的? 看起來有點拙

磨缽時,人通常又必須像根木椿定在原地,完全沒有炫目手法托著缽搭配飄逸身影流動,

加上無法如敲缽時傳出的悠遠聲音能讓很多人聽見,更如獨腳戲的喃喃自語。

若對追求外相或繁複手法的學習者而言,磨缽可能是最不受青睞的。

看似簡單枯燥無聊的重複動作,其實還藏著蠻多的注意事項呢~~ 


2020年中起,就把磨缽放在教學工作坊一階上的第一個練習,因為太重要太重要了。

而且同學會越磨越起勁,越磨越上癮呢。



磨缽是不斷產生能量的過程。

根據能量不滅定律,磨缽棒的皮革跟缽緣產生的摩擦力進而轉換成讓缽內水花噴濺的能量。

將缽磨出振動感而產生能量的四個要素,則是磨缽棒 - 速度、力度、角度、均勻度。

也就是說,要在這四個要素之中取得一個適當平衡才能達到均勻穩定的品質。


第一跟第二個要素:速度跟力度

這兩個要素是最重要的關鍵。

同樣的力度用差一點點速度就可能磨不出振動。反之亦然,同樣的速度用多一點點力度來磨也可能就磨不出來,若是缽壁較薄的缽,只要多一點點的力度就很容易磨出不及格且尖銳刺耳的高頻音來。


可是,同樣的力度跟速度用來磨小一點的缽可以,若磨大一點的缽可能就無法成功。


當磨不出振動感/聲音時,試著在這兩個要素/變數中調整,或許速度快一點或是力度小一點,取得一個平衡就是了。


第三個要素: 「角度」

因為是靠皮革與缽之間的摩擦力來產生能量,所以摩擦力太小的話也無法成功,這要帶入磨缽棒的角度這這第三個要素的要領用在磨所有不同種類大小厚薄的缽都是一樣的。


通常初學者普遍會有兩個狀況

  1. 角度太大: 用手腕很大幅度地轉磨缽棒,因為角度太大,加上用轉動手腕的方式較難把力度給施加於缽上。
  2. 角度太小: 磨缽棒幾乎整個垂直平貼於缽面了,這樣同樣都很難有摩擦力。


第四個要素: 均勻度

必須要綜合上面三個要素,理論上也是最理想的狀況,是在缽的360度的每一個地方使用相同的速度、力度和角度。


想像有一把傘在缽的中心打開,傘骨平均四散開來,這就是均勻度的概念。

均勻度不足的話,振動/聲音就會忽大忽小忽強忽弱的,甚或是斷斷續續一下有一下沒有。


以上簡單說明4個要素。就是多多練習便能磨出手感。


磨缽的練習就是在找一個圓滿的平衡點。磨缽是一個與自己對話的練習,很多關於心境/心的話題,另文再把重點放在「磨缽是磨心也磨性」 


延伸說明:

缽壁的厚薄也會影響磨缽的難易度。缽壁厚的缽相對上是比薄的缽更好磨出振動/聲音,越薄越大的缽難度就稍高,因為速度跟力度之間的拿捏需要更細膩的手感。


另一個磨缽棒大小或種類這因素有時也很重要。


我個人偏好用缽壁薄的且尺寸大的缽,也就是現在工作坊上讓同學練習跟帶回的。幾個優點

  1. 一來薄的缽重量輕,攜帶或是手托運缽都省力。
  2. 手工新缽在市面上都是以重量計價的,越重的當然就越貴。照片中市面上常見的仿古缽或稱虎紋缽的厚度幾乎要比工作室用的缽厚了兩倍,同樣直徑的缽其重量可能就一倍多了。
  3. 較薄缽壁的缽,更容易在敲擊讓缽壁產生很明顯的延展而產生更大的振動感,磨缽時也是,我稱之為「能量轉換效率」更好。
  4. 很重要的是,薄壁的缽是低頻,且越薄越大越低,像是重低音Bass一樣,很容易就讓人心靜下來了,一般厚壁的虎紋缽或仿古缽都是中頻音。


另外提醒,若是低頻音的缽,除非是躺著在頭頂上磨,不然連自己坐著磨都較難聽到聲音,但磨缽本來就不是在追求聲音,振動感比較重要。


常跟同學做個比喻,磨缽若是用在自我靜心時,開個時速60公里兜風是最舒服自在的,若是放在他人頂輪上磨的時候,這60公里的時速可能不痛不癢沒感覺,請油門催一下到80公里時速。


若放在身體上磨缽時,可能因為該處能量較不通暢,80公里時速能量可能也產生不了效果,請在把油門催下去到時速100公里甚至150公里的馬力。


這催油門的意思就是加快磨缽的轉圈速度、或是施加於磨缽棒的力度。擇一或是兩者同時都拉高。


這又會產生另一個「控制力」的狀況,當磨缽時的能量越來越大,就容易讓缽壁產生延展的反彈撞擊到磨缽棒而產生碰撞的破碎聲音,不悅耳且干擾,偶爾一兩下是合理的,但若常常都這樣的話,除了手上功夫要多一點練習跟琢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練習心境上的「靜與定」。


請記得,磨缽時必須要練習平心靜氣、氣定神閒。越急躁越磨不出好的品質。

也會不斷產生破碎的碰撞聲


  • 磨缽是頌缽的精隨。自我靜心。身體療癒
  • 磨缽若鏡。磨心亦磨性。
  • 磨缽是不斷產生能量的過程。能量不滅定律。特別適合用在療癒身體固著的情緒能量。
  • 磨缽的四個關鍵因素 - 速度、力度、角度、均勻度。
  • 磨缽帶來穩定寧靜品質五字訣: 鬆、靜、定、勁、沉。
  • 看見花瓣盛開的聲音。用科技小工具來看見並精進自己磨缽的品質。



頌缽的精髓。大巧若拙。

磨缽若鏡。磨心亦磨性。自我靜心。

於速度、力度、角度、均勻度之間的細緻平衡。

療癒發生於「鬆」、「靜」、「定」、「勁」、「沉」裡

手鬆心定加點勁,磨缽產生的能量連續不停,

有多靜有多均勻,看看水花跳舞便知情。


https://www.facebook.com/Singingbowl2018/posts/1373883252943435



但是,磨缽如磨心、磨性。

可一針見血地提醒我們生活態度與慣性,

進而在自己願意的前提下協助打破與重建,

甚至協助去慢慢體會進入到某種生命的境界(還在剛起步的路上)。


總不斷地思索也不斷調整在一日工作坊上的練習方式與進行練習的節奏,


也讓同學用水來看磨缽的能量狀態,

也讓同學使用手機軟體看見磨缽時花瓣盛開的聲音,


最近一次在6/9的一日工作坊上又做了一個很大膽的全新嘗試,

對磨缽做重點口頭講解後,我請大家閉上眼睛,

聽口語導引,開始練習磨缽。


是的,閉上眼睛。

大家的進度讓人驚豔。


簡單一個結論,在磨缽的自我練習中,

眼睛絕對是多餘的,更可能是扯後腿的。



結束。

贅述難以領會,教學工作坊見。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奧運心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8/14,七夕復工日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8/14七夕復工日 圓滿落幕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8/21的一階(上) 我們都玩得很開心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中元普渡有敲有保庇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致 中年危機」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生活雜記 之 近況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頌缽課程 頌缽教學一日工作坊 一階(下) ,上篇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頌缽課程 頌缽教學一日工作坊 單缽一階(上) 2020/9/20
作者: kehsing806 2024 Aug 2
#頌缽課程 頌缽教學工作坊 _ 即興演出與同理心
更多文章